唐端陵
唐武宗李炎(公元814年—846年)
武宗李炎是穆宗李恒的第五个儿子,公元814年,生于东宫,初名李瀍,公元821年封颍王。公元840年文宗李昂病危,宦官仇士良、鱼弘志伪造诏书立李瀍为皇太弟,文宗驾崩后,李瀍于柩前即位。公元846年,改名为炎。李炎即位时,长年藩镇割据使唐王朝的集权统治名存实亡,在全国各地,蕃镇节度虽然“须借朝廷官爵威命以安军情”,但其掌有地方政权与大部分兵权,游离于中央集权之外。唐朝曾今鼎盛国势也已逐渐衰败,经济一蹶不振,社会各界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在政治上,唐末的宦官势力猖獗,朝野上下黑云蔽日,曾经辅佐李炎上位的宦官仇士良致仕前,将武宗玩弄于股掌之间,他曾经说:“天子不可令闲暇,暇必观书,见儒臣,则又纳谏,智深虑远,减玩好,省游幸,吾属恩且薄而权轻矣。为诸君计,莫若殖财货,盛鹰马,日以毬猎声色蛊其心,极侈靡,使悦不知息,则必斥经术,阇外事,万机在我,恩泽权力欲焉往哉?”。
...
唐端陵
唐武宗李炎(公元814年—846年)
武宗李炎是穆宗李恒的第五个儿子,公元814年,生于东宫,初名李瀍,公元821年封颍王。公元840年文宗李昂病危,宦官仇士良、鱼弘志伪造诏书立李瀍为皇太弟,文宗驾崩后,李瀍于柩前即位。公元846年,改名为炎。李炎即位时,长年藩镇割据使唐王朝的集权统治名存实亡,在全国各地,蕃镇节度虽然“须借朝廷官爵威命以安军情”,但其掌有地方政权与大部分兵权,游离于中央集权之外。唐朝曾今鼎盛国势也已逐渐衰败,经济一蹶不振,社会各界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在政治上,唐末的宦官势力猖獗,朝野上下黑云蔽日,曾经辅佐李炎上位的宦官仇士良致仕前,将武宗玩弄于股掌之间,他曾经说:“天子不可令闲暇,暇必观书,见儒臣,则又纳谏,智深虑远,减玩好,省游幸,吾属恩且薄而权轻矣。为诸君计,莫若殖财货,盛鹰马,日以毬猎声色蛊其心,极侈靡,使悦不知息,则必斥经术,阇外事,万机在我,恩泽权力欲焉往哉?”。
李炎深知唐朝的国力每况愈下、一蹶不振,但其立志重振王朝雄风。李炎做事刚毅果断,喜怒不行于色,对于仇士良采取“内实嫌之,阳示尊宠”的办法,排斥仇士良,并查没仇士良家产;启用李德裕抑制藩镇节度使、抗击回鹘入侵;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唐朝在危难之时出现了新的转机。
武宗李炎为了增加徭役和赋税,于公元841年开始大张旗鼓打击佛教势力,历史上称为“会昌法难”,与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灭佛合称“三武之厄”。武宗这次大规模的灭佛,《旧唐书·武宗纪》载:会昌五年夏四月,“敕祠部奏括检天下寺及僧尼人数,大凡寺四千六百,兰若四万,僧尼二十六万五百”。同年八月壬午(七日),诏告天下,“拆寺四千六百余所,还俗僧尼二十六万五百人,收充两税户,拆招提、兰若四万余所,收膏腴上田数千万顷,收奴婢为两税户十五万人”。另外还强制大秦穆护、祆3000余人还俗。武宗灭佛沉重打击了寺院经济,增加了政府的纳税人口,扩大了国家的经济来源。但对于鼎盛时期的佛教文化,此举无异于灭顶之灾。长安地区除荐福寺、大慈恩寺、西明寺、庄严寺四所皇家寺庙保留,其他尽毁之。庆幸彼时藩镇割据、政令不达,故黄河以北尤其是陕西地区的佛教寺院地区波及较少。武宗崇尚道教,追求长生不老,后因长期服用丹药中毒,于公元846年病死于长安城大明宫内。谥号“至道昭肃孝皇帝”,葬于端陵。
陵园位置与规模
端陵位于陕西省三原县徐木乡桃沟村东北,东距高祖李渊献陵约5公里,西北距代宗李豫元陵约6公里。端陵积土为冢,封域20公里,陵园形制与献陵略同,陵园平面呈方形,东西540米,南北593米,占地约32万平方米。陵园四面各辟一门,南门外设神道,长约248米。
陵园石刻
端陵现存石刻20件,其中,东、南、西三门外各存石狮1对,北门外残存一个控马者石像,南门神道现存华表1通,翼马1对,仗马2个,翁仲4尊(身高289厘米)。其中石像东列现有三件,为持笏文官;西列一件,为握剑武官。1996年2月
23日夜晚,这些石人惨遭庄陵同样厄运,四个翁仲头部均被盗窃,至今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