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陵墓导航 03唐乾陵 18唐景陵 07唐建陵 02唐昭陵 16唐贞陵 09唐崇陵 13唐庄陵 15唐端陵 01唐献陵 17唐简陵 08唐元陵 14唐章陵 04唐定陵 10唐丰陵 05唐桥陵 11唐景陵 12唐光陵 06唐泰陵
唐献陵

唐高祖李渊(公元566 年—635年)

李渊,字叔德,陇西狄道人(今甘肃临洮)。十六国时期西凉太祖武昭王李暠之后。李渊七岁袭封唐国公,先后在北周和隋两朝任职。公元617年,李渊率领义兵三万人于太原起义。公元618年,隋恭帝杨侑禅位于李渊,李渊改国号为唐,建立了唐朝,定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公元626年,李渊禅位于李世民,自称太上皇,在位九年。公元635年,李渊崩于京都长安城太安宫,终年70岁,葬于献陵。李渊死前曾下诏“既殡之后,皇帝宜于别所视军国大事。其服轻重,悉从汉制,以日易月。陵园制度,务从俭约。斟酌汉魏,以为规矩”。宰相房玄龄等以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原陵高六丈为制度来建造(汉高祖长陵高九丈),采用平地起坟的方式,历时4个月完成。

...

唐昭陵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年—649年)

李世民,公元599年生于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公元617年,李世民随父亲李渊起兵反隋,立下赫赫战功。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公元626年,发动“玄武门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高祖李渊立为皇太子。同年八月,高祖禅位于太子李世民,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即位后吸取隋亡的经验教训,推用贤良,改革兵粮税制,巩固中央集权。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国泰民安。对外开拓疆土,设立安西四镇,并实行开明的民族融合政策,平等互利,促进了华夏各民族的融会贯通,使文化、经济等都有长足的发展,史称“贞观之治”。

...

唐乾陵

唐高宗李治(公元628年-683年)

李治生于公元628年,字为善,小字雉奴,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根据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所著的《太平御览》记载,李治幼年“歧嶷端审,宽仁孝友”深得太宗宠爱。公元643年,太子李承乾因谋反被废黜,随后李治被立为皇太子。公元[14]649年,李世民崩逝于翠微宫含风殿,李治即位。

高宗李治即位之初“载怀千古,流鉴百王”。据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卷一九九)评论高宗即位初年为“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李治晚年罢贬长孙无忌、褚遂良等重臣,于是朝中无人再敢劝谏,朝纲渐乱。显庆五年(660年)以后,高宗经常“风眩头重,目不能视”,无法处理政务。武则天乘机插手政治,开始参与国家大事。公元666年,李治与武则天同登泰山封禅,谒祀孔子,大唐王朝中形成了“二圣”并尊的局面。

...

唐定陵

唐中宗李显(公元656年—710年)

公元656年,李显生于长安,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七子,武则天的第三子。根据《旧唐书》记载,李显初封周王,后改封英王,章怀太子以“忤逆”罪被武则天废为庶人后,李显被立为皇太子。公元683年李显继承皇位,尊武则天为皇太后。李显称帝后,试图丰满自己的羽翼而重用韦后外戚。但在同年二月,继皇位55天的李显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公元698年,狄仁杰的劝谏武则天“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三月,皇嗣李旦逊位于庐陵王。公园705年,武则天病重,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率禁军逼武则天让位于李显。李显其在位初期阶段“一应典制,悉复唐永淳前旧,唐朝规复”。同时李显对吐蕃实行和亲政策,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保证了边疆地区的稳定,促进了汉藏文化的交流。但在其执政的后期因为放纵韦后和其胞姐安乐公主,使得朝政腐败。公元710年,李显被欲仿则天之事的韦后毒死在神龙殿,终年55岁,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葬于定陵。

...

唐桥陵

唐睿宗李旦(公元662年—716年)

睿宗李旦,初名李旭轮,生于长安大明宫太液池南岸的蓬莱宫含凉殿内,是高宗李治的第八个儿子,武则天所生第四子。公元681年,改名为李旦,封为豫王。公元684年,武则天废皇帝李显为庐陵王,立时年22岁的豫王李旦为新帝。公元690年,武则天改唐建周。李旦被降为皇嗣,赐姓武,徙居东宫。公元698年,武则天将废黜为庐陵王的李显召回,李旦将皇太子身份让于李显,被封为相王。公元705年,太子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公元710年,睿宗李旦的第三子李隆基和妹妹太平公主等人联络京城禁军将领果毅(禁军将领职称)陈玄礼、葛福顺等拥兵入宫,发动又一次玄武门之变,诛杀欲图把持朝政的韦后及其党羽。拥立李旦重新登基。公元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称太上皇。公元716年,睿宗驾崩,享年五十五岁,葬于桥陵。

...

唐泰陵

唐玄宗李隆基(公元685年—762年)

玄宗李隆基是睿宗李旦的第三个儿子,公元685年生于东都洛阳。3岁便封为楚王,7岁时开府置官署,20岁改封为临淄王。公元710年,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共同诛杀想效法武则天自称皇帝并毒死中宗的韦后,拥立其父李旦登基。因功勋卓著被封为平王,后立为皇太子。公元712年,睿宗李旦禅位于其子李隆基。次年,李隆基便铲除意图篡位的太平公主一党,结束了唐王朝连续多年的宫廷内乱,社会面貌也在他的励精图治下焕然一新。李隆基在位44年,期间他殚精竭虑治理朝政并任用贤能,同时提倡文教,使得政治清明、经济迅速发展,史称“开元盛世”。然而玄宗时至晚年却是贪图享乐,以致昏庸腐败。公元755年12月16日,安史之乱爆发,玄宗被迫南下四川。公元758年,太子李亨收复长安,虽然乱事最终得以平定,但唐朝再无中兴之日。2月4日,玄宗传位于太子李亨,成为太上皇。公元762年,病逝于长安神龙殿,庙号“玄宗”,葬于泰陵。

...

唐建陵

唐肃宗李亨( 公元711年—762年)

唐肃宗李亨是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初封忠王,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六月,太子李瑛被废,肃宗被立为皇太子,改名李亨。安史之乱中,玄宗任其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负责平叛。后在马嵬坡兵谏玄宗,并借口百姓遮留与玄宗分道,北上至灵武。太子李亨于公元756年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市区)为诸将所推,自行登基,遥奉玄宗为太上皇,改元至德,史称肃宗。其任用郭子仪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并借回纥兵,先后于公元757年6月、10月收复长安、洛阳。《资治通鉴》记载,由于唐与回纥约定“克城之日,土地、庶人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使得洛阳遭受很大破坏,但长安得益于广平王李豫拜于叶护(回纥的官名)马前晓以利害的劝阻,终得以保全。肃宗在位7年,公元762年,宦官李辅国发动宫廷政变,将欲图某乱的张皇后从李亨的寝宫中拖走幽禁,肃宗惊忧而死,终年51岁。谥号“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庙号肃宗,葬于建陵(今陕西省礼泉县武将山)。

...

唐元陵

唐代宗李豫(公元727年—779年)

唐代宗李豫初名李俶,唐肃宗长子,十五岁被封为广平王。公元755年安史之乱中,代宗以“天下兵马大元帅”之名,联合回纥军收复长安及东都洛阳,自此代宗以卓越战功确立其政治地位。肃宗返回京城后,于公元757年十二月,将他进封为楚王,公元758年立为皇太子。公元762年,肃宗病重,张皇后无子,惧李豫功高难以控制,暗中勾结越王李俶,将图废立之事。宦官李辅国、程元振知道皇后的图谋,保护太子到禁军中。将越王及内官朱光辉、马英俊等囚禁,又将皇后软禁于别殿。肃宗因此而崩,元振等迎太子于九仙门,见群臣,行监国之礼。己巳,即皇帝位于柩前,改名豫。

...

唐崇陵

唐德宗崇陵李适(公元742—805年)

唐德宗李适是代宗李豫的长子,公元742年出生于长安大内之东宫。其年十二月,拜特进,封奉节郡王。公元762年任天下兵马元帅,进封鲁王,后又改封雍王。公元763年奉代宗之命为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率兵讨伐叛将史朝义,平定河北等地,被封尚书令。公元764年被封为皇太子,公元779年即位于长安城太极宫的太极殿。

...

唐丰陵

唐顺宗丰陵李诵(公元741—806年)

李诵是唐德宗李适的长子,德宗建中元年正月(公元780年2月)李诵被立为皇太子,居储位长达二十六年,是唐朝历史上居储君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其慈孝宽大,仁而善断,性格谨慎,胸有大志,在太子位时,关心天下大事和民间疾苦。李诵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有很大的不满,并敢于向德宗进言,反对任用裴延龄、韦渠牟等奸佞之人入相。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评价曰:“顺宗居储位二十年,天下阴受其赐。”(《旧唐书·顺宗本纪》卷14)。

...

唐景陵

唐宪宗李纯(公元778年—820年)

李纯,初名李淳,唐德宗李适之孙、唐顺宗李诵长子。公元788年封广陵郡王。公元805年,立为太子,改名李纯。同年八月即位。李纯即位后,“读列圣实录,见贞观、开元故事,竦慕不能释卷”,他把“太宗之创业”、“玄宗之致理”,都当作效法的榜样。为了纠正朝廷权力日益削弱、政令不通、藩镇权力膨胀的局面,他提高宰相李吉甫的权威,入川讨平剑南节度副使刘辟判乱和镇海节度使李錡的叛乱,使得“中外咸理,纪律再张”,出现了“唐室中兴”的盛况。但是同时据记载:“宪宗削平僭乱,几致治平,其美业所以不终,由苟徇近功,不敦大信故也”。李纯在取得了一些成就以后,重用宦官,使得政治日见衰败。

...

唐光陵

唐穆宗李恒(公元795年—824年)

李恒是唐宪宗李纯的第三个儿子,公元795年生于长安大明宫别殿。初名李宥。公元805年封建安郡王,次年进封遂王。公元811年,立为皇太子,改名李恒。公元820年,宪宗暴卒,朝中宦官拥立李恒即位于太极殿。穆宗在位仅4年,期间朝臣朋党相争,藩镇节度使公然违令,朝廷无力征讨。虽能在危机纷乱时任用被宪宗罢免官职的的韩愈前往成德抚慰割据将士,又能对曾经拒绝过自己的李听委以重任。但穆宗的“宴乐过多,畋游无度”,不理天下之政务,所用重臣要么似宰相萧俛缺乏远见,消兵致使藩镇进一步割据,要么似王守澄“专职国事,势倾中外”,并徇私为己,凡要升迁求进,皆要拜求其门,就连工部尚书郑权“家多姬妾,禄薄不能赡”而通过宠臣郑注向王守澄推荐,才使得唐穆宗任命郑权为岭南节度使。穆宗围猎中风后,效仿宪宗,笃信法术,常年服用方士所炼制的金石药丹,身体每况愈下,公元824年,年仅30岁的李恒崩于长安城清思殿,谥号“睿圣文惠孝皇帝”,葬于光陵。

...

唐庄陵

唐敬宗庄陵李湛(公元809—827年)

公元809年,李湛生于长安,穆宗李恒长子,公元821年封为景王,公元823年被册封为皇太子,公元824年即位。敬宗即位时,朝政实际上控制在宦官王守澄、梁守谦和宰相李逢吉、牛僧孺手中,藩镇势力与日俱增。敬宗不懂政事,朝政荒废,且无心纳谏。左拾遗刘栖楚曾进言:“陛下富于春秋,嗣位之初,当霄衣求理;而嗜寝乐色,日晏方起,梓宫在殡,鼓吹日喧,令闻未彰,恶名遐布。”并说:“不进臣言,请继已死”,但敬宗全然不受。时至社会动荡,战争不断,河朔三镇相继背叛朝廷,李湛不但不勤政为民,反而“上游幸无常,昵比群小,视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进见。”同时又淫奢极欲,沉迷游玩作乐,好观力士与太监格斗之术。《资治通鉴》记载“上游戏无度,狎昵群小,善击球,好手搏。”敬宗性情狭隘急躁,宦官力士凡有不逊者“辄配流、籍没;宦官小过,动遭捶挞,皆怨且惧”。公元827年被宦官刘克明和力士苏佐明等人趁夜弑杀敬宗,年仅18岁,谥号“睿武昭愍孝皇帝”,葬于庄陵。

...

唐章陵

唐文宗李昂(公元809年——840年)

李昂是唐穆宗李恒第二子,唐敬宗之弟。公元827年1月,敬宗遇害。宦官李克明伪造遗诏,立宪宗李纯第六子李悟为帝。两天后宦官王守澄等帅军杀死李悟,拥立年仅18岁的江王李涵即位,改名李昂。李昂性格恭俭儒雅,躬亲政事,痛恨宦官,他任用庶民官僚李训、郑注等人,利用宦官之间的党派之争,顺利将当时的牛僧孺、李德裕两派宦官势力贬出朝廷,后又削去右军中尉王宦官守澄的兵权,并以其参与谋害宪宗为由,命其饮鸩自刭。穆宗兢业务实、孜孜政道,使唐王朝暂时转危为安。他励精图治,力求纠正其父兄两朝为宦官左右的弊政。太和九年(公元835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假以求证石榴树突降甘露一事,与宰相李训、凤翔节度使郑注等欲将宦官集团一网打尽。不料计划败露,李昂被宦官仇士良、鱼弘志软禁,史称“甘露之变”。“甘露之变”后,朝政完全被宦官把控,李昂借酒浇愁,抑郁成疾。公元840年2月病逝于长安城大明宫太和殿,谥号“元圣昭献皇帝”,葬于章陵。

...

唐端陵

唐武宗李炎(公元814年—846年)

武宗李炎是穆宗李恒的第五个儿子,公元814年,生于东宫,初名李瀍,公元821年封颍王。公元840年文宗李昂病危,宦官仇士良、鱼弘志伪造诏书立李瀍为皇太弟,文宗驾崩后,李瀍于柩前即位。公元846年,改名为炎。李炎即位时,长年藩镇割据使唐王朝的集权统治名存实亡,在全国各地,蕃镇节度虽然“须借朝廷官爵威命以安军情”,但其掌有地方政权与大部分兵权,游离于中央集权之外。唐朝曾今鼎盛国势也已逐渐衰败,经济一蹶不振,社会各界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在政治上,唐末的宦官势力猖獗,朝野上下黑云蔽日,曾经辅佐李炎上位的宦官仇士良致仕前,将武宗玩弄于股掌之间,他曾经说:“天子不可令闲暇,暇必观书,见儒臣,则又纳谏,智深虑远,减玩好,省游幸,吾属恩且薄而权轻矣。为诸君计,莫若殖财货,盛鹰马,日以毬猎声色蛊其心,极侈靡,使悦不知息,则必斥经术,阇外事,万机在我,恩泽权力欲焉往哉?”。

...

唐贞陵

唐宣宗李忱(公元810年—859年)

唐宣宗李忱是唐朝第十六位皇帝(除武则天和殇帝李重茂外),是唐宪宗李纯第十三子,公元821年,封光王。公元846年武宗驾崩,宦官马元贽矫诏立为皇太叔,遂即皇帝位。宣帝年少时沉言寡语,为文宗、武宗及朝臣轻视,《旧唐书》卷十八记载:“历大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巨游处,未尝有言。文宗、武宗幸十六宅宴集,强诱其言,以为戏剧,谓之“光叔”。武宗气豪,尤不为礼。宣宗37岁继位,在位14年(公元847-860年)孜孜求治,其致力于改善中唐以来所遗留下来的种种社会问题,使得国势有所起色,百姓日渐富裕,使本已衰败的朝政呈现出“中兴”的小康局面。因此,有史书记载:“宣宗自临驭,一之日权豪敛迹;二之日奸臣畏法;三之日阍寺慑气。繇是政刑不滥,贤能效用,百揆四岳,穆若清风,十馀年间颂声载路,而帝道皇猷始终无缺,虽汉之文景不过是也”。“百吏奉法,政治不扰,海内安靖几十五年”。也被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称之为“谓之小太宗”公元859年李忱因为食用仙丹中毒于八月驾崩,享年50岁。谥号为“圣武献文孝皇帝”,公元860年,葬于贞陵。

...

唐简陵

唐懿宗简陵李漼(公元833—873年)

公元833年,李漼生于光王藩邸,初名李温,宣宗李忱的长子,公元859年即位。李漼熟谙音律、乐舞,但游宴无度、沉湎酒色,以致政治腐败。其在位期间,社会矛盾激烈,国家政权岌岌可危,国力每况愈下,一蹶不振。其骄奢无度,忠佞不分,最终导致裘甫领导的浙东农民起义的爆发,义军先后占领了唐兴、慈溪、余姚、奉化、剡县等地,声震中原,同时南诏等群蛮不断派兵扰边。对此李漼置若罔闻,交于宦官和朝臣处理,自己却终日游玩,醉生梦死。晚唐著名诗人韦庄在他的“咸通”诗中写道“咸通时代物情奢”,在“贵公子”中有“瑶池宴罢归来醉,笑说君王在月宫”描绘彼时的场景。

...

唐靖陵

唐僖宗李儇(公元862年—公元888年)

李儇初名李俨,唐懿宗李漼第五子,公元862年生于长安大明宫。初封普王,名李俨。公元873年懿宗病危,神策军左军中尉刘行深与宦官田令孜等杀懿宗年长诸子,拥立12岁的李俨为皇太子,改名李儇。李儇即位时年幼,政事处置全部听由自幼就照顾僖宗起居的田令孜,并称呼田令孜为“阿父”,即位后便任命他做了神策军中尉。僖宗热衷游乐,好斗鸡、赌鹅,迷恋打马球,缺乏理政能力。僖宗在位时,政局混乱,土地兼并严重,无田农民无法忍受繁重的苛捐杂税,四处流亡,社会矛盾尖锐。最终激起了王仙芝和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公元881年元月8日,黄巢占领长安,僖宗李儇仓皇出逃西川。

...